每年产生130万吨危险废物
近年来,由于受规划调整、环保投诉等原因影响,上海先后关停了多家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场、焚烧厂等持证经营设施,危险废物处置难,已成为制约上海制造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提案分析指出,上海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总体不足,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35家,主要分布在奉贤、金山等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总核准经营规模约为每年40万吨。但与上海每年约130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相比,目前总处置能力和种类设置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缺口。
当前,危险废物一般在行政区域内消化和处置,而本地处置的种类比较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还是需要外运至周边区或外省市进行处置。随着各地环保督查的加强,危险废物跨区转移越来越困难。 根据近期公布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收集收费信息显示,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平均在每吨5000元至1.2万元之间,部分危险废物如节能含汞灯管的处置价格可高达到2.5万至4万每吨,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危废行要壁垒
无害化处置需求高,焚烧或成未来主流:
危险废物处置分为资源化和无害化两种。其中资源化业务前期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利润率较高,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较低,适合新进入行业的中小企业。事实上从事该种处置业务的企业较多,规模往往较小,是目前危废行业民企的主要处置方式。
主要的危险废物终处置方式比较:
无害化处置包括物化、贮存、焚烧、填埋、固化、深井灌注法、海洋倾倒法、远洋焚烧法、土地耕作法等多种方法。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焚烧和安全填埋两种技术手段对危险废物进行终处置。相对资源化处置,这两种方式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前期投入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主要由投资建设,是目前较为紧缺的处置方式。随着危废管理政策趋严,未来无害化处置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而掌握焚烧设施和填埋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